不銹鋼精密鑄造廠家告訴你工藝流程
在我們生活中,是有很多所使用的合金材料難以機械加工,而且零件形狀復雜,以致不能或難于用其他方法制造,特別是在航空航天等領域更是尤為多見。而不銹鋼精密鑄造又稱熔模精密鑄造或硅溶膠工藝,是一種少切削或無切削的鑄造工藝,是鑄造行業(yè)中的一項優(yōu)異的工藝技術,其應用非常廣泛,不僅適用于各種類型、各種合金的鑄造,而且生產(chǎn)出的鑄件尺寸精度、表面質量比其它鑄造方法要高,甚至其它鑄造方法難于鑄得的復雜、耐高溫、不易于加工的鑄件,均可采用熔模精密鑄造鑄得。那么不銹鋼精密鑄造工藝流程又是如何進行的呢?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不銹鋼精密鑄造工藝流程。
1、根據(jù)不同形狀的產(chǎn)品做模具。模具分上下凹模方式,通過車、刨、銑、蝕、電火花等綜合工序完成。凹坑形狀、尺寸跟產(chǎn)品半邊一致。因為臘模主要用于工業(yè)蠟壓型使用,因此選用熔點不高,硬度不高、要求較低、價格較便宜、重量較輕的鋁合金材料做模具;
2、利用鋁合金模具生產(chǎn)出大量的工業(yè)蠟實芯模型。在正常情況下一只工業(yè)蠟實芯模型只能對應出一只毛坯產(chǎn)品;
3、對蠟模周邊余量進行精修,去毛刺后將多個單一蠟模粘在(又稱組樹)預先準備好的模頭上,此模頭也是用蠟模生產(chǎn)出的工業(yè)蠟實芯模型。
4、將已固定在模頭上的多個蠟模涂上工業(yè)膠水后均勻噴上第一層細砂(一種耐火砂、耐高溫,通常用的是硅沙)。此砂顆粒很小、很細,這樣能確保最終毛坯表面盡量的光滑。
5、在設定的室溫(或恒溫)下讓噴了第一層細砂的蠟模自然風干,但不能影響內部蠟模形狀變化,自然風干的時間取決于產(chǎn)品本身內部的復雜程度,一般精鑄件第一次的風干時間大約在5—8小時左右。
6、第一次砂噴完并自然風干后,在蠟模的表面繼續(xù)上工業(yè)膠水(硅溶漿),并噴上第二層砂,第二層砂顆粒大小要比之前的第一層砂來的大、來的粗。噴完第二層砂后也是在設定的恒溫下讓蠟模自然風干。 7、第二次砂噴完并自然風干后,依次類推進行第三次噴砂,第四次噴砂,第五次噴砂等工序。要求:-根據(jù)產(chǎn)品表面要求,體積大小,自重等相應調節(jié)噴砂次數(shù)。一般情況下噴砂次數(shù)為3-7次。-每次噴砂的砂粒大小均不一樣,通常后道工序的砂粒均較前道工序砂粒粗,風干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。一般一個完整的蠟模上砂的生產(chǎn)周期為3~4天左右。
8、將已完成噴砂工序的蠟模在烘烤工序前,再均勻涂上一層白色的工業(yè)乳膠(硅溶漿),以起到粘結和固化砂型,以及密封蠟模作用,為后道烘烤工序做準備。同時在烘烤工序后,還能提高砂型的脆性,便于敲碎砂層,取出毛坯。
9、烘烤工序將固定在模頭上、并完成噴砂風干工序的蠟模放入金屬密閉的專用烘箱里加熱(常用是燒煤油的蒸氣爐)。因工業(yè)臘熔點不高,溫度大約在150゜左右,蠟模受熱溶化形成臘水沿著澆口流出,這個過程即為脫臘。脫完蠟的蠟模只是一具空的砂殼。精密鑄造的關鍵就是用這具空的砂殼。(一般這種臘可以反復使用多次,但這些臘必須重新過濾,否則不干凈的臘會影響毛坯表面質量,例如:表面砂孔、麻點,同時還會影響精鑄產(chǎn)品的收縮率)。
10、烘烤砂殼為使脫完蠟的砂殼更加堅固和穩(wěn)固,在澆入不銹鋼水之前,必須烘烤砂殼,通常在溫度很高的(溫度大約在1000゜左右)火爐里烘烤。
11、將已經(jīng)高溫溶解成液態(tài)的不銹鋼水倒入脫完蠟的砂殼里,液態(tài)不銹鋼水則充滿之前蠟模成型的空間,直至完全注滿,包括中間的模頭部分。
12、因溶不銹鋼的鍋爐中會有不同成分的材質混入,工廠必須檢測材質百分比。然后根據(jù)需要的比例進行調釋,例如增加那些方面元素,達到所需效果。
13、液態(tài)不銹鋼水冷卻凝固后,借助于機械工具或人力將最外層的沙殼敲碎,露出固體狀的不銹鋼產(chǎn)品即為原先蠟模的形狀,也就是最終所需要的毛坯。然后將逐個切割、分離再經(jīng)粗磨就成為單一的毛坯件 14、檢驗毛坯:表面有砂眼、氣孔的毛坯必須用氬弧補焊,嚴重的當廢品清洗后重新回爐。
15、清洗毛坯:經(jīng)檢驗合格的毛坯必須經(jīng)過清洗工序。
16、進行其它工序加工,直至成品。
以上為不銹鋼精密鑄造工藝流程,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參考幫助。還有不銹鋼精密鑄造工藝雖說可以做各式各樣的產(chǎn)品,但成型坯料精度不高,表面粗糙度較大,需要后續(xù)其他工序加工,直至成品。